“张阿姨,您今天的太极动作比上次标准多了,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,我再帮您调整一下呼吸节奏。” 清晨六点半,城市公园的健身广场上已热闹起来,晟胜爱心社的志愿者小李正耐心指导老年朋友们练习太极。作为爱心社老体工作的核心服务场景之一,这样的日常健身指导已持续开展三年,成为周边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晟胜爱心社自成立以来,始终将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公益服务的重点板块,秉持 “让老年人健有所乐、动有所安” 的理念,从硬件保障、专业指导、安全防护三个维度深耕日常服务。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、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健身需求,爱心社在社区和公园共设立了 4 个固定健身服务点,配备了太极扇、柔力球、健身圈等适合老年人的轻便器材,同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服务时间 —— 夏季提前至清晨六点,冬季延后至上午九点,避免极端天气对老年人健身造成影响。
在专业指导方面,爱心社组建了一支由退休体育教师、专业健身教练、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,每周一至周六轮流值守各服务点。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关节退化、平衡能力下降等问题,志愿者们设计了阶梯式健身课程:入门级以拉伸、呼吸训练为主,帮助老年人激活身体机能;进阶级涵盖太极、柔力球、广场舞等集体项目,兼顾趣味性和锻炼效果;特色班则针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推出低强度康复健身操,全程有医护志愿者现场监测血压、心率,确保运动安全。

72 岁的王大爷患有高血压多年,过去一直不敢参加体育锻炼,自从去年加入爱心社的慢性病康复健身班后,身体状态明显改善。“志愿者们特别细心,每次锻炼前都会帮我测血压,根据数值调整运动强度,还教我按压穴位辅助降压。现在我每天都来,血压控制得很稳定,精神头也足了。” 王大爷边说边展示自己的健身记录手册,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锻炼的时间、项目和身体指标,这是爱心社为每位参与老人建立的健康档案,便于跟踪调整服务方案。
安全防护是老体工作的重中之重。爱心社不仅在各服务点配备了急救箱、防滑垫等防护设施,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老年急救知识培训,确保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置。今年春季,一位老人在晨练时突然头晕倒地,现场志愿者立即启动应急方案,一边进行心肺复苏,一边联系 120 急救车,为老人争取了最佳救治时间。事后,老人家属特地送来锦旗,感谢爱心社 “专业守护,情暖夕阳”。
除了固定服务点的日常指导,爱心社还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推出了 “上门健身服务”。志愿者们带着便携健身器材,定期走访独居、失能老人家庭,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,指导家属协助老人进行简单的肢体锻炼,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家住锦绣小区的陈奶奶今年 85 岁,因腿脚不便长期卧床,爱心社志愿者每月上门两次,教陈奶奶做手部拉伸、腿部按摩等动作,如今陈奶奶已经能借助拐杖短时间站立行走了。

为了让老年健身活动更具吸引力,爱心社还会定期组织趣味健身活动,如 “老年健身趣味赛”“太极展演” 等,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、增进友谊。每次活动现场,志愿者们都会提前布置场地、准备奖品,全程陪伴老人参与,确保活动安全有序。许多老人表示,参加爱心社的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快乐。
下一步,晟胜爱心社将继续深化老体工作服务内涵,计划新增 “老年健身知识讲座”“养生保健沙龙” 等服务项目,邀请医疗、健身领域专家为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;同时扩大志愿者队伍,吸纳更多有专业技能和爱心的人士加入,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、更优质的健身服务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与幸福,安享幸福晚年。